山东法制传媒网:(李秀芹)为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山东省临沭县工信局创新构建“政策宣传+绩效管理”双轮驱动模式,将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深度融入惠企政策宣传、执行、评价全过程,有效破解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为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精准触达,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宣传矩阵
县工信局着力打通政策信息壁垒,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宣传网络,确保惠企政策“找得到、看得懂、用得上”。“沭企连心桥”数字平台依托微信公众号设立专栏,集成各级惠企政策120余条,提炼核心条款并进行智能分类推送。平台已覆盖全县600余家企业,累计访问量超2万次,发送政策短信2万余条,打造企业“掌上政策字典”。企业可实时查询财政奖补、融资贷款等政策细则及申报绩效要求,实现政策“精准滴灌”。2025年4月,县工信局联合发改、科技等7部门组建专业宣讲组,深入镇街开展政策解读,重点围绕重点项目、工业技改、研发补助等,同步明确各项资金的绩效目标(如技改投资补助需与产值提升挂钩)。同时,内部开展“业务科长上讲台”系列培训,结合县域“3+2”产业体系及“数字经济驱动产业变革”等热点,深入剖析政策落地关键环节与绩效评估方法,显著提升工信干部绩效管理能力。
二、精准挂钩,以绩效目标引领惠企政策设计
县工信局将预算资金分配与企业实际贡献、发展效益紧密绑定,建立“投入-产出-效益”闭环管理机制。实施分类分档补助机制。技术改造,补助标准按设备投资额分档设定(传统产业1%-1.5%,新兴产业2%),并设定最高150万元上限。资金拨付严格与项目实施后绩效挂钩,要求实现“人均产值提升”或“用工减少20%”等量化目标。创新转型,对成功获批国家级“单项冠军”、“绿色工厂”等荣誉称号的企业,给予10万-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直接关联企业转型升级的实际成效。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惠企补助发放与“亩均效益评价”结果刚性挂钩:A类、B类企业享受全额补助;C类企业减半补助;D类企业不予补助。2024年,通过该机制有效优化了财政资金投向,节约预算资金约1400万元,确保资金向高效益、高效率企业聚集。
三、精准管控,深化零基预算与全过程绩效管理
在预算管理源头,县工信局强化全链条绩效监控。推行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增长”的传统路径依赖,全面推行“以事定钱”的零基预算。2025年,整合归并专项资金至39类,优先保障预期绩效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例如,通过对“优秀企业家奖牌制作”等非核心项目进行绩效评估和预算压减,该项目预算从260万元优化至210万元,严控非必要支出。建立全过程绩效监控体系,构建覆盖“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反馈”的闭环管理链条。2024年,组织对62个部门及9个镇街开展覆盖率达100%的绩效自评,涉及项目774个,实现绩效监控常态化、全覆盖,及时发现问题、纠偏整改。
四、精准见效,政策落地与资金效益双提升
“政策+绩效”双轮驱动模式成效显著,政策渗透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同步提升。2024年,通过精准政策推送与辅导,成功助力32家企业争取上级及本级扶持资金共计5600万元,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需求25亿元。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高效的资源配置,有力推动了工业经济发展,202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临沭县工信局以精准高效的政策传播为前提,以科学清晰的绩效目标作为资金分配的核心标尺,以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作为最终检验标准。通过将预算绩效理念贯穿工信财务工作始终,不仅显著提升了惠企政策的知晓度和申报精准度,更确保了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得准、看得见、评得实”,为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可持续的强劲动能。(山东省临沭县工信局财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