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董彦强)山东省莒南县作为化工产业的重要集聚区域,近年来始终将危化品企业安全监管视为重中之重,通过一系列系统性治理举措与创新实践,不断推动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迈向新台阶。目前,该县危化品企业安全状况呈现出“风险可控、短板清晰、持续优化”的积极态势。近期开展的深度安全“体检”行动,更是为全县危化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完善监管体系:多维布局,全面排查
莒南县精心构建了多维度、全流程的安全监管机制,为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深度安全“体检”行动作为年度安全监管工作的关键一环,对全县24家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展开了全方位、无死角的排查。此次行动成效显著,共发现并整改隐患675条,成功实现隐患动态清零。
行动采用“化工专班+专家巡查”的创新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力量优势。同时,制定了一套详尽的《深度安全生产检查表》,涵盖32大项、265小项检查内容,从管理、工艺、设备、自动化等六个维度进行深度剖析,确保检查工作细致入微、不留隐患。
二、聚焦风险治理:精准施策,成效斐然
人员安全风险大幅降低,“办公抗爆”工程的稳步推进,是莒南县降低人员安全风险的重要举措。目前,已有6家危化品企业建成集中抗爆控制室,取代了原有的分散控制室,有效减少了生产区人员暴露风险。
特殊作业管控全面强化,针对受限空间、动火作业等高风险环节,莒南县多管齐下,从宣传教育、责任压实和监管机制建设三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现场管理能力。通过开展专题培训、案例分析等活动,增强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特殊作业中的安全责任,确保责任到人;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特殊作业的全过程监督。在汛期等特殊时段,更是明确要求暴雨、大风天气一律停止特殊作业,严防因恶劣天气引发安全事故。
数字化监管赋能安全预警,莒南县积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引导企业对重点装置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关键设备24小时智能监控与分析,能够及时发现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发出预警信号,为事故预防争取宝贵时间,有效提升了事故预警能力。
三、直面安全短板:精准识别,靶向发力
尽管在安全监管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莒南县也清醒地认识到,安全基础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安全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安全基础管理类隐患占比高达36.4%,这反映出部分企业在责任制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教育培训等方面存在不足。一些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未能真正落实到日常生产经营中;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够深入,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导致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有待提高。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存在短板。设备类隐患占比22.7%,暴露出部分企业在设备维护、更新改造及带“病”运行整治方面存在短板。部分企业设备老化严重,缺乏定期维护和保养,导致设备故障频发;一些企业对设备更新改造重视不够,未能及时淘汰落后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对于带“病”运行的设备,整治措施不够有力,未能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
四、提升应急能力: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为有效应对“七下八上”主汛期等关键时期的安全挑战,莒南县实施“四个靠前”措施,即风险提醒靠前、管控靠前、应急靠前和值守靠前。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响应、科学处置。同时,完善应急预案并开展实战演练,通过模拟真实事故场景,检验和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全面提升极端天气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莒南县危化品企业安全现状总体可控,已形成“查隐患、促整改、强预防”的闭环管理体系。莒南县将持续聚焦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和设备本质安全提升,推动安全监管工作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进一步筑牢区域安全防线,为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山东省莒南县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