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面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手法翻新快、受害群体广的严峻形势,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小安山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反电诈工作作为平安建设的重中之重,创新举措,综合施策,全力守护群众“钱袋子”。
一、宣传先行,打造“铺天盖地、入脑入心”防范矩阵
(一)“线上+线下”立体覆盖。线上, 建立覆盖全镇所有自然村的“反诈微信群”矩阵,共建立村级反诈群38个,覆盖辖区常住人口95%以上,每日由派出所、综治中心推送最新诈骗预警、典型案例、防范知识。利用村广播,早中晚三次播放反诈音频。通过“幸福小安山”公众号,编制、转发反诈宣传文章20余条,累计浏览量超4万次。线下,在集市、卫生院、学校、银行网点、公交站台等人员密集场所张贴宣传海报、悬挂标语横幅。利用流动宣传车,每周至少2次深入各村巡回广播。印制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反诈宝典》宣传彩页,由网格员、村干部入户发放,累计发放3.2万份,户均1份以上。
(二)“精准滴灌”重点人群。针对老年人,组织“银龄反诈课堂”进村活动,结合养老诈骗、保健品诈骗等典型案例,用方言讲解,提高警惕性,今年以来已开展活动36场次,覆盖老年群众3800余人次。针对学生及家长,联合辖区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通过学生将反诈知识带回家。针对财务人员、个体商户, 联合农商行、邮储银行网点,定期组织专场培训,重点讲解冒充领导、税务稽查、订单诈骗等手法。今年已培训3次,覆盖相关人员150人。
(三)“以案说法”震撼教育。定期选取本地发生的真实电诈案例,制作宣传文章或短视频,在公众号、微信群广泛宣传。如“我镇**村王女士刷单被骗1.8万元”“我镇**村林先生网上交友被骗12.4万元”等案例,警示电诈陷阱,效果显著。
二、预警劝阻,建立“快速响应、精准干预”拦截机制
(一)“三级联动”响应。 建立“派出所反诈专班—镇综治中心—村网格员”三级预警联动机制。派出所接到上级下发的预警指令后,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将信息推送至综治中心和具体网格员。
(二)“30分钟”见面劝阻。网格员或村干部在接到预警后30分钟内找到潜在受害人,进行面对面预警劝阻。
(三)构建“亲情防线”。 针对留守老人,在劝阻过程中及时联系其子女、亲友协同劝阻,并叮嘱其亲属常与老人沟通,预防再次遭遇诈骗。
三、网格赋能,激活“神经末梢、群防群治”基层力量
(一)“一格一员”责任包保。将全镇划分为42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员,明确反诈宣传、信息摸排、预警劝阻、协助调查等职责。
(二)“熟人熟地”优势发挥。网格员利用人熟、地熟优势,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特别关注独居老人、留守妇女、外来务工人员等易感人群,建立重点人员台账,定期走访提醒。
(三)“平安守护”邻里守望。 鼓励村民发现异常情况,如村民频繁转账汇款、中大奖等及时向网格员或村干部报告。设立“反诈信息员”奖励机制,对提供有效线索或成功协助劝阻的村民给予表彰奖励。(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小安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