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沂水崔家峪镇多举措常态化狠抓安全生产工作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财经 > » 正文

山东郯城县红花镇梅花产业领跑鲁南“美丽经济”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梅香四溢映郯城 红花竞放绘新篇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梅花产业领跑鲁南“美丽经济”
 
  山东法制传媒网:(耿源‌)凌寒独放花千树,郯城梅花迎客来。当鲁南大地还笼罩在料峭春寒中,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的千亩梅园已悄然苏醒。红梅似火、绿梅如玉、腊梅含香,数千亩梅林绵延成海,与千年银杏、沭河风光交相辉映,勾勒出“江北最美春日画卷”。作为“中国银杏之乡”的生态明珠,郯城县将梅花产业与乡土文化深度融合,而红花镇渠沟村这个曾以传统农业为主的鲁南村落,正以梅花为笔,在乡村振兴的考卷上挥毫泼墨,谱写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时代华章。
 
  红花镇渠沟村地处沭河西岸冲积平原,沙质土壤肥沃疏松、年均温14.1℃、年降水量849毫米的独特气候,为梅花生长提供了天然温床。早年村民多零散种植青梅,经济效益有限。团队深入调研发现,当地梅花种植具备“气候土壤优、品种资源丰、市场潜力大”三大优势,遂联合山东省农科院专家团队,推动“青梅转型观赏梅”的产业升级计划。据当地梅农介绍,这里的梅花根系发达、花色鲜艳,尤以红梅、白梅、绿萼梅、朱砂梅、游龙梅等珍稀品种闻名,其中绿梅因“先花后叶、寓意吉祥”成为市场宠儿。
 
  从“一朵花”到“一条链”的蝶变。基地建立“高校+科研院所+农户”合作模式,从浙江长兴、江苏沭阳等地引进优质梅种,推广“砧木嫁接+有机栽培”技术,通过高枝嫁接、矮化培育等技术,历时3年培育出抗寒耐旱、花期长、观赏性强的“沂蒙红”系列品种,花期从28天延长至45天,苗木成活率提升至92%。如今,园区内既有树龄超30年的古梅桩景,也有适合城市绿化的速生梅苗,形成“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的景观格局。
 
  渠沟梅花基地不仅是生态旅游的热门景点,更是红花镇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近年来,红花镇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梅花经济”,通过“基地+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以前种玉米一亩收入不到千元,现在种梅花苗,亩均收益超过2万元!”渠沟村村民葛大哥算起了增收账。目前,梅园已带动周边50余户村民就业,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近万元。同时,培育出原生桩、造型盆景、盆栽花卉三大系列产品,搭建电商直播间,将梅花盆景、梅苗销往全国20余个省份,年销售额突破百万元。
 
  “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模式。”红花镇副镇长张亮介绍道。目前,红花镇已成立了10余个梅花种植合作社,覆盖了全镇80%的梅花种植户。红花镇的梅花产业不止于种植。依托京沪高速“鲁南第一出口”的区位优势,当地打造了“春赏梅、夏观叶、秋看型、冬咏雪”的全季旅游链条。
 
  从“输血”到“造血”的可持续发展。除了经济效益,渠沟梅花基地还注重文化赋能,将梅花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每年梅花盛开期间,基地都会举办‘梅花诗词大会’‘梅花摄影大赛’等文化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文化爱好者参与。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提升了红花镇的知名度,还增强了当地群众的文化自信。提升基地的文化内涵和影响力。
 
  此外,红花镇将梅花与中国结两大文化IP深度融合,设计出“梅开五福”系列文创产品,年销量超50万件。这些产品不仅在本地市场畅销,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成为红花镇特色农产品的新亮点。
 
  据了解,红花镇计划进一步扩大梅花基地规模,完善配套设施,打造集观光、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同时,基地还将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培育更多优质梅花品种,提升基地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从“卖梅果”到“卖风景”,从“种梅花”到“织文化”,融合激活“美丽经济”。红花镇用一朵梅花撬动了乡村振兴的大棋局。“我们的目标是让渠沟梅花基地成为全国知名的梅花旅游胜地,我们将以梅花为媒,绘就更加‘梅’好的明天,为红花镇的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红花镇郑庆永书记表示,未来将继续以生态为底色,以文化为灵魂,以产业为支撑,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春来花似锦,梅香满渠沟。红花镇渠沟梅花基地正以“梅”为媒,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梅”好篇章,为当地百姓带来更多幸福与希望。(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