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王灿光)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营造讲诚信、守信用的良好社会氛围,市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强信用修复,坚持监管和服务相结合,不断推进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打造文明诚信的市场环境。
创新机制,强化“信用画像”结果运用。坚持以信用风险为导向优化配置监管资源,强化“信用画像”结果运用,构建起“1+X+1”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监管。一是抓好“1”个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的具体应用。严格按照指标体系,根据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情况、行政处罚记录、监督抽检记录等多维度信息,将监管对象分为信用风险低(A类)、信用风险一般(B类)、信用风险较高(C类)、信用风险高(D类)四类。二是牵头推动“X”类专业型风险分类。根据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不同行业企业的特点,推行专业型风险分类手段。目前已有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等5个领域做到专业分级分类,其中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质量被选为山东省试点。三是做好“1”个结合。将信用风险分类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融合。今年以来,对A类企业,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B类企业,按常规比例和频次开展抽查;对C类企业,实行重点关注,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对D类企业,实行严格监管,有针对性地大幅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使监管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目前,有效运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系统,通过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手段,对2.7万余家市场主体建立实时全景“信用画像”,精准反映市场主体信用风险状况。2023年市场监管系统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抽查12次,抽查市场主体931户,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应用率100%;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9次,涉及26个领域,抽查市场主体302户。
管服并重,夯实企业信用之基。通过监管和服务并重的方式,对诚信经营市场主体加以引导培育,让诚信者受益,对经营异常、严重违法失信“黑名单”企业加大公示力度,强化惩戒,让失信者受限。一是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充分发挥诚信体系建设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引导市场主体严格履行经营主体责任,诚信经营、守法经营,发展线下实体店“七日无理由退货”承诺市场主体1868家,创建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5家,市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51家。二是加大信息公示。结合“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强化信息归集,按照“谁产生,谁公示”的原则,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时完整公开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年报公示、纳入经营异常名录和抽查检查结果等信息,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用记录。今年以来,公开行政许可信息22816条,行政处罚信息1776条,抽查检查信息5093条,企业年报公示率达到93.43%,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2964户,严重违法失信名单3户。三是强化联合惩戒。加强与发改、财政、行政审批等部门协作配合,不予受理失信被执行人担任法定代表人登记或董事等备案申请,对存在未按时年报等4种行为的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限制其办理变更登记和备案业务,在政府采购等方面对经营异常名录企业进行限制。
优化流程,提高信用修复效能。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失信主体主动改正违法失信行为、消除社会不良影响、提升信用水平。一是实施“两书同达”制度。即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让失信主体第一时间知悉自己的失信信息可以修复,激发失信主体的守信意愿,为其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提供内在动力。同时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为20多个职能部门创建协同监管账户,统一行政处罚修复渠道。二是“线上+线下”双向受理。拓展线下办理渠道,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将信用修复权限下放到16个市场监管所,失信主体可以到责任科室或经营所在地的市场监管所办理信用修复。实施全流程网上办理,开通网上申请通道,实现信用修复申请、受理、审批等环节全流程网上运行。三是减少提供的材料。在办理经营异常名录移出时,不再需要申请人提供营业执照原件或复印件和已补报的年报打印版等资料,让市场主体办事快、少跑路。今年移出企业经营异常名录1789户,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2户。(山东省邹城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