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工业增加值40年增长265倍,山东加速挺进制造强省
山东工业增加值40年增长265倍——
制造大省加速挺进制造强省
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筒子纱染色装备、8AT自动变速器、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这些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有个共同的名字——“山东制造”。
1952年,山东工业增加值仅6.8亿元,2018年,这个数字是28897亿元——记者从9月27日召开的山东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九场发布会上了解到,70年间,山东已成长为工业门类齐全、位居全国前列的制造业大省,并且已经开启了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的新阶段。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省工业经济基础十分薄弱,70年来,工业规模实力不断增强,质量效益逐步提升,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制造大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晓介绍。发布会上给出的一组数据印证着这一巨变:1952年全省工业增加值仅有6.8亿元;1978年达到108.5亿元;2006年首次突破万亿元;2018年,工业增加值升至28897亿元,居全国第三位。
70年,山东工业前行的每一步,都与国家发展、时代进步息息相关,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工业领域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提质效:2018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6.9%,装备制造业产值比重约占28%,正在成长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省只能生产纱、布、火柴、肥皂、面粉等为数不多的日用生活消费品,经过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国家重点统计的41个工业大类、197个中类在我省均有分布,化工、轻工、机械、纺织、冶金行业规模居全国前列,100多种重点产品产量居全国前三位。据介绍,2018年,全省智能手机产量2459万台,电子计算机整机产量101万台,智能电视1485万台,汽车产量136万辆,高铁动车组产量1312辆。
衡量工业发展水平,不仅看数量,更要看质量。1998年,全省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仅为471亿元,2017年增至18441亿元,20年间增长38倍,年均增长20%。
“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跃升,需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的技术含量。”王晓在发布会上公布了一个积极信号:技术改造投资已成我省工业优化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量——2017年,我省工业技改投资达到1.67万亿元,总量居全国首位;2018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6%,高于投资增速5.5个百分点。
据介绍,去年以来,我省还将制造业和民营经济作为精准发力点,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提振信心、优化环境、激发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省从“九五”时期就开始对部分行业采取控制总量、限产压库政策,关闭了一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质量低劣、污染环境、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大对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调控力度,发展的绿色底色更加鲜明。
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2006—2017年,我省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62.2%。2017年,全省规上工业能耗下降3.2%,年度能耗总量实现20年来首次下降;2018年,规上工业能耗再降0.4%。“十三五”以来,全省已累计压减粗钢产能1152万吨、焦化产能1140万吨,关停电解铝违规产能321万吨;2017年启动实施的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分批认定公布化工园区75个、专业化工园区10个、化工重点监控点60家,已关闭淘汰企业1340家。
(大众日报记者付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