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徐克更)山东省禹城市司法局深入践行法治为民宗旨,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努力扩大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面、便民性、均等化,围绕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新需求,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在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村(社区)法律顾问、普法宣传等资源融合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一、平台融合发展服务提档升级
一是实体平台建设日渐完备。市级层面,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镇街层面,依托11个镇街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村居层面,在较大村和社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高标准打造功能完备的市、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为群众提供窗口化、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丰富公共法律服务内容,实现公共法律服务项目供给门类齐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类法律服务需求。
二是热线、网络平台运行更加顺畅。为满足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融合“7228148”和“7268148”两部法律咨询热线,与12345热线并线运行,深化落实法律援助律师值班制度,由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值班的律师接听法律服务热线,解答群众咨询。目前,公共法律服务领域综合运用“法援在线”“智慧调解”“非诉在线受理平台”“公证云平台”等数字化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步为群众办事,公共法律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三是公共法律服务队伍不断壮大。不断整合司法所、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志愿者等法律服务资源,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专业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充实到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筑牢公共法律服务基层网络,满足群众多元化法律服务需求。另外,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同教育、人社、信访、工会、退役军人事务管理等部门的联动协调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激活群团组织力量,打造主体多元、有机活力的公共法律服务专业团队。2023年全市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在实体及网络平台共接待咨询9800余人次,开展各类法律服务上万件。
二、服务供给多样实现便民利企
一是便民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化“放管服”和“一次办好”改革,落实公证46项“最多跑一次”业务,为当事人免费办理5000元以下的小额公证。落实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推行延时服务、代跑腿服务等,深化“暖心公证”品牌建设;法律援助适用经济困难状况承诺制、容缺受理、视频微受理、“12356”工作模式等,“贴心法援”品牌深入人心。全市558个村(社区)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全面展开,护航“法治乡村”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推进“法律服务代理机制”落实落地,联合市工商联印发《关于建立和推行律师行业服务中小微企业“法律服务代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公布“法律服务代理机制”镇街商会与律师事务所结对服务配档表,突出律师专业作用发挥,不断深化惠企法律服务团队服务职能。组织惠企法律服务团队到中小微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法治服务进企业”等活动,参与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合同审查、出具法律意见等,助推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积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二是数字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使用“公证云平台”“法援在线”“智慧调解”等网络平台,创新推出法律服务“智慧视频系统”,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1个镇街公共法律服务站全部建立“一点通”智慧视频系统,打造公共法律服务视频平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利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11个镇街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作为实体平台,精准投放智慧法务机,实现线上律师咨询一对一、智能文书在线生成、合同模板一键下载、法律计算器精准高效、查询服务强大便捷、普法宣传实时滚动、统计查询分类明晰等业务一体办理、免申即享,将智慧化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三、监督公开透明管理提质增效
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健康有序。坚持公共法律服务内容向群众报告,公共法律服务方式听群众意见,公共法律服务成效请群众评议,主动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社会公信力。一是利用微信公众号、公开栏线上线下双平台,在市、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公示司法所、人民调解、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服务指南及服务团队信息,接受群众监督。二是不断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深化律师、法律援助、公证等卷宗评查和质量评估,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效能整体提升。三是不断优化司法所、人民调解、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等工作考核,以提高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首选率和满意率为出发点,以群众对法律服务“抬头能见、举手能及、扫码可得”为工作目标,不断优服务、简程序、提质效。
人勤春来早,实干正当时。我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将以完善常态化可持续的制度保障支撑体系为基础,加快推进智慧化数字平台建设,建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切实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着力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新格局。(山东省禹城市司法局律师工作股)